發展中藥材產業 護佑健康河南
2020/11/6 10:54:06??????點擊:
中藥材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是全民大健康的物質基礎。長期以來,中醫藥在防控疫情、治病救人和護佑人民健康中為中華民族作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藥材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顯。
河南是中藥材資源大省,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主產區。同時,作為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河南人工種植藥材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河南發展中藥材產業,有優勢、有基礎,更有潛力。
發揮道地藥材優勢 致力發展中藥材產業
河南處于南北氣候過渡帶,是“北藥”的南界、“南藥”的北界,特殊的逆境造就了河南道地藥材的優異品質,形成了河南道地藥材的核心優勢,桔梗、黃精、丹參、牛至、青蒿、夏枯草、貓爪草、百蕊草、白花蛇舌草等道地藥材品質最優、在行業認可度最高。
此外,中藥材不與糧食作物爭地。絕大多數中藥材具有抗逆性強、耐瘠薄土壤、不與糧食作物爭地且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多分布于丘陵、山區等貧困地區。發展中藥材,正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好抓手、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
我省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發展,先后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中藥材產業。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今年7月,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意見》,兩個高規格文件,對推進全省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專門安排和部署。
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我省把中藥材發展與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相結合,與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相結合,不斷推進中藥材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全省中藥材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發揮基地引領作用。2018年以來,連續3年安排財政資金,圍繞“四大懷藥”等重點品種,開展良種繁育及規范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提高了道地藥材良種供給能力和規范化種植水平。已建設省級基地41個,鑒定中藥材品種76個。
加大人才培訓力度。省本級結合生產實際,突出問題導向,2018年、2019年連續2年集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600多人。2020年采取靈活機動的方式培訓中藥材生產從業人員1000多人(次)。
優化技術服務模式。在充分發揮4級農技推廣體系優勢的基礎上,省本級每月在中藥材核心產區,最少組織一次由當地主管部門、龍頭企業、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和藥農廣泛參與的座談活動,以解決藥材生產中的共性問題;同時對于各地提出的個性化問題,及時開展送技術到田間地頭活動,消除中藥材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展會,全面開展優質道地藥材宣傳推介。積極支持各地成功申報“三品一標”中藥材品種76個。
推廣優秀發展模式。在“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典型模式基礎上,總結推廣“7+2+1”模式。河南多地,尤其是丘陵山區積極探索“中藥材種植+精準扶貧”模式,不僅促進了中藥材產業發展,也發揮了良好的扶貧效果。
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中藥材發展規模達到500萬畝,產量282萬噸,產值249.28億元,面積、產量、產值均位居全國前列。形成了以伏牛山產區、大別山產區、太行山產區、懷藥產區和黃淮平原產區等5大優勢道地產區為框架的發展格局。直接帶動就業約500萬人,其中60多萬貧困人口因此實現脫貧。
搶抓歷史機遇 不斷壯大中藥材產業
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河南成為悠久中藥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張仲景、李時珍、孫思邈等蜚聲中外的歷史名醫在河南長期生活行醫。同時,河南也是傳統的中藥材生產大省,中藥材種類和儲量一直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大力發展現代中藥材產業是我國民族醫藥行業應對加入世貿后國際醫藥市場挑戰的重要法寶。在21世紀生命科學長足發展和人類回歸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以天然動植物為主要原料的傳統醫藥學和中藥產業重放異彩,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和認可,中藥材產業已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
中原人民長期浸淫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而包括中藥材在內的中醫藥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河南群眾內心深處相信中醫藥,愿意發展中藥材,有深厚的感情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
《黃帝內經》《傷寒論》《千金方》等中藥典籍所記載的名方、驗方中所使用的藥材品種和劑量多是基于河南藥材積累而來,所以,傳統中醫開方用藥習慣于使用河南藥材?,F代中醫用藥的劑量主要參照傳統名方,使用的品種也以河南產的品種為多,為河南中藥材發展創造了歷史先機。
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河南中藥材產業迎來重要歷史發展機遇:一是新冠疫情提升了人們對中醫藥地位和作用的認知。中藥抗疫的主要原料:河南道地藥材連翹、金銀花、黃芩、蒼術、艾葉、白術等需求激增,價格大幅上漲。二是人才、資本、技術、信息快速向中藥材產業聚集。河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動力十足。三是中藥材飼料添加對“非洲豬瘟”、禽流感等疫病防治效果顯著。特別是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要求國內市場全部退出除中藥材外的所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這為中藥材產業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四是食藥同源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特別是人們對山藥、菊花、金銀花、蒲公英、山茱萸、黃精等食用中藥材需求的快速增長,為中藥材產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已經發布。新《藥典》對植物類藥材及飲片,制訂了33種禁用農藥殘留限量規定,建立了重金屬及有害元素的指導限度,制訂了易霉變中藥材與飲片真菌毒素限量標準,并對部分中藥材品種的檢測項目進行了調整。新《藥典》的發布,對包括我省在內的中藥材行業提出了新挑戰、新要求。
以“六化”為方向 加快向中藥材強省轉變
面對新機遇、新挑戰,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將以新《藥典》為“指揮棒”,進一步強化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引領,進一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進一步促進產業貫通,以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發展產業化、方式綠色化、產品品牌化為方向,充分激發中藥材的農產品屬性、藥材屬性、文化屬性和生態屬性,聚焦重點區域、重點品種,傾力打造若干個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百億級中藥材產業集群,推進全省千億級中藥材產業規模的形成,加快我省由中藥材大省向中藥材強省轉變。
推進中藥材特色小鎮建設。按照產城融合的思路,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把研發、種植基地、產品加工和營銷貫通起來,創新發展業態,在我省建設一批示范帶動能力強的中藥材特色小鎮。
推動中藥材產業園建設。支持我省道地藥材優勢產區建設中藥材產業園。依托當地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通過強化政策扶持,推進多主體參與、多要素聚集、多業態發展、多模式打造,構建集藥材標準化種植、社會化服務、產品研發、產地加工、倉儲物流于一體的中藥材產業園。
支持三門峽市“全球植物源抗生素研發制造中心”建設。三門峽市立足伏牛山道地藥材丹參、牛至、黃芩、白及、蒼術和連翹等資源優勢和黃河“黃金三角區”區位優勢,全力推進中藥材強市戰略。面向全省、全國中藥材資源,往精、強發力,聚焦“全球植物源抗生素研發制造中心”的打造。定位綠色發展、循環利用,實現中藥材全開發綜合利用。
聚焦河南特色品種,促進產業鏈升級。聚焦青蒿、牛至、紅花、蒼術、黃芩、丹參等河南獨具優勢的品種,進行深度開發。目前,技術已經成熟,但面臨原料供應不足問題,需要政府加強規劃引領,出臺相關政策,構建青蒿、牛至、紅花等道地藥材良種繁育、規范化種植和質量控制體系。
全面激發中藥材功能價值。支持山藥、菊花、金銀花、山茱萸等食藥同源中藥材的開發利用。鼓勵企業開發以中藥材(包括傳統非藥用部位)為原料的獸藥、農藥以及非藥用產品等。積極引導拓展中藥材在藥用、食用、觀賞、美容、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等方面的應用,提高中藥材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河南是中藥材資源大省,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主產區。同時,作為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河南人工種植藥材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河南發展中藥材產業,有優勢、有基礎,更有潛力。
發揮道地藥材優勢 致力發展中藥材產業
河南處于南北氣候過渡帶,是“北藥”的南界、“南藥”的北界,特殊的逆境造就了河南道地藥材的優異品質,形成了河南道地藥材的核心優勢,桔梗、黃精、丹參、牛至、青蒿、夏枯草、貓爪草、百蕊草、白花蛇舌草等道地藥材品質最優、在行業認可度最高。
此外,中藥材不與糧食作物爭地。絕大多數中藥材具有抗逆性強、耐瘠薄土壤、不與糧食作物爭地且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多分布于丘陵、山區等貧困地區。發展中藥材,正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好抓手、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
我省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發展,先后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中藥材產業。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今年7月,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意見》,兩個高規格文件,對推進全省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專門安排和部署。
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我省把中藥材發展與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相結合,與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相結合,不斷推進中藥材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全省中藥材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發揮基地引領作用。2018年以來,連續3年安排財政資金,圍繞“四大懷藥”等重點品種,開展良種繁育及規范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提高了道地藥材良種供給能力和規范化種植水平。已建設省級基地41個,鑒定中藥材品種76個。
加大人才培訓力度。省本級結合生產實際,突出問題導向,2018年、2019年連續2年集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600多人。2020年采取靈活機動的方式培訓中藥材生產從業人員1000多人(次)。
優化技術服務模式。在充分發揮4級農技推廣體系優勢的基礎上,省本級每月在中藥材核心產區,最少組織一次由當地主管部門、龍頭企業、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和藥農廣泛參與的座談活動,以解決藥材生產中的共性問題;同時對于各地提出的個性化問題,及時開展送技術到田間地頭活動,消除中藥材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展會,全面開展優質道地藥材宣傳推介。積極支持各地成功申報“三品一標”中藥材品種76個。
推廣優秀發展模式。在“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典型模式基礎上,總結推廣“7+2+1”模式。河南多地,尤其是丘陵山區積極探索“中藥材種植+精準扶貧”模式,不僅促進了中藥材產業發展,也發揮了良好的扶貧效果。
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中藥材發展規模達到500萬畝,產量282萬噸,產值249.28億元,面積、產量、產值均位居全國前列。形成了以伏牛山產區、大別山產區、太行山產區、懷藥產區和黃淮平原產區等5大優勢道地產區為框架的發展格局。直接帶動就業約500萬人,其中60多萬貧困人口因此實現脫貧。
搶抓歷史機遇 不斷壯大中藥材產業
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河南成為悠久中藥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張仲景、李時珍、孫思邈等蜚聲中外的歷史名醫在河南長期生活行醫。同時,河南也是傳統的中藥材生產大省,中藥材種類和儲量一直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大力發展現代中藥材產業是我國民族醫藥行業應對加入世貿后國際醫藥市場挑戰的重要法寶。在21世紀生命科學長足發展和人類回歸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以天然動植物為主要原料的傳統醫藥學和中藥產業重放異彩,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和認可,中藥材產業已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
中原人民長期浸淫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而包括中藥材在內的中醫藥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河南群眾內心深處相信中醫藥,愿意發展中藥材,有深厚的感情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
《黃帝內經》《傷寒論》《千金方》等中藥典籍所記載的名方、驗方中所使用的藥材品種和劑量多是基于河南藥材積累而來,所以,傳統中醫開方用藥習慣于使用河南藥材?,F代中醫用藥的劑量主要參照傳統名方,使用的品種也以河南產的品種為多,為河南中藥材發展創造了歷史先機。
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河南中藥材產業迎來重要歷史發展機遇:一是新冠疫情提升了人們對中醫藥地位和作用的認知。中藥抗疫的主要原料:河南道地藥材連翹、金銀花、黃芩、蒼術、艾葉、白術等需求激增,價格大幅上漲。二是人才、資本、技術、信息快速向中藥材產業聚集。河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動力十足。三是中藥材飼料添加對“非洲豬瘟”、禽流感等疫病防治效果顯著。特別是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要求國內市場全部退出除中藥材外的所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這為中藥材產業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四是食藥同源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特別是人們對山藥、菊花、金銀花、蒲公英、山茱萸、黃精等食用中藥材需求的快速增長,為中藥材產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已經發布。新《藥典》對植物類藥材及飲片,制訂了33種禁用農藥殘留限量規定,建立了重金屬及有害元素的指導限度,制訂了易霉變中藥材與飲片真菌毒素限量標準,并對部分中藥材品種的檢測項目進行了調整。新《藥典》的發布,對包括我省在內的中藥材行業提出了新挑戰、新要求。
以“六化”為方向 加快向中藥材強省轉變
面對新機遇、新挑戰,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將以新《藥典》為“指揮棒”,進一步強化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引領,進一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進一步促進產業貫通,以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發展產業化、方式綠色化、產品品牌化為方向,充分激發中藥材的農產品屬性、藥材屬性、文化屬性和生態屬性,聚焦重點區域、重點品種,傾力打造若干個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百億級中藥材產業集群,推進全省千億級中藥材產業規模的形成,加快我省由中藥材大省向中藥材強省轉變。
推進中藥材特色小鎮建設。按照產城融合的思路,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把研發、種植基地、產品加工和營銷貫通起來,創新發展業態,在我省建設一批示范帶動能力強的中藥材特色小鎮。
推動中藥材產業園建設。支持我省道地藥材優勢產區建設中藥材產業園。依托當地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通過強化政策扶持,推進多主體參與、多要素聚集、多業態發展、多模式打造,構建集藥材標準化種植、社會化服務、產品研發、產地加工、倉儲物流于一體的中藥材產業園。
支持三門峽市“全球植物源抗生素研發制造中心”建設。三門峽市立足伏牛山道地藥材丹參、牛至、黃芩、白及、蒼術和連翹等資源優勢和黃河“黃金三角區”區位優勢,全力推進中藥材強市戰略。面向全省、全國中藥材資源,往精、強發力,聚焦“全球植物源抗生素研發制造中心”的打造。定位綠色發展、循環利用,實現中藥材全開發綜合利用。
聚焦河南特色品種,促進產業鏈升級。聚焦青蒿、牛至、紅花、蒼術、黃芩、丹參等河南獨具優勢的品種,進行深度開發。目前,技術已經成熟,但面臨原料供應不足問題,需要政府加強規劃引領,出臺相關政策,構建青蒿、牛至、紅花等道地藥材良種繁育、規范化種植和質量控制體系。
全面激發中藥材功能價值。支持山藥、菊花、金銀花、山茱萸等食藥同源中藥材的開發利用。鼓勵企業開發以中藥材(包括傳統非藥用部位)為原料的獸藥、農藥以及非藥用產品等。積極引導拓展中藥材在藥用、食用、觀賞、美容、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等方面的應用,提高中藥材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 上一篇:西峽 小小茱萸果 富民大產業 2020/11/6
- 下一篇:仲景宛西制藥山茱萸生產基地榮獲“2020河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 2020/11/4